微观选址对低风速山地风电场收益影响分析

时间:2019-3-29 分享到:

低风速

案例分析

本文以一个南方低风速山地风电 场为例,采用如上所述的复杂地形下 的精细化微观选址方法进行机位排布。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江西省南部,场区地 形为低山和丘陵,属于罗霄山系诸广 山余脉,海拔 260 ~ 530m。场区内山 势连绵起伏,沟壑较多,植被茂密, 乔木、灌木、草坡混杂,沟壑内有较 多农田、村庄分布。本期工程装机容 量 30MW,安装单机容量 2MW 的风电机组 15 台。此项目有 5 座测风塔, 测风塔及风电机组位置如图 2 所示, 测风塔配置如表 1 所示。

二、风能资源分析

通过分析该风电场的测风塔数据, cft01、cft02、cft03、cft04、cft05 测风塔 的80m高度代表年风速分别为5.11m/s、 4.84m/s、5.09m/s、5.23m/s、4.64m/s, 风功率密度分别为 140W/m²、131W/m²、 144W/m²、168W/m²、104W/m²。风电 场全年盛行风向相对集中,基本位于 N、S 扇区,也分布在 NNW 扇区,盛 行风向为北风、南风;风能密度分布 集中程度较高,基本集中于 N、S、 NNW 扇区,全年盛行风向和风能密度 分布方向基本一致,有利于风能的开 发 利 用。cft01、cft02、cft03、cft04、 cft05 测风塔各高度标准空气密度下的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均小于 37.5m/s,80m 高度 15m/s 风速区间的平均湍流 强度分别为0.14、0.12、0.13、0.12、0.11, 符合国际电工协会 IEC61400-1(2005) 标准关于ⅢB类风电机组的等级要求。 因此,该风电场既可以采用Ⅲ B 类及 以上等级的风电机组,也可以采用 S 类风电机组。

微观选址对低风速山地风电场收益影响分析

三、精细化微观选址

在可研阶段时,F01 - F03 机位 排布在风电场的东侧(绿色机位), F01 - F03 机位点距离其他机位较远。 在风电场初步设计阶段,深入研究了 此风电场的地形及风能资源特性,对 比分析了不同轮毂高度的多种机型比 选方案。评价一种方案的优劣,不能 仅从发电量和等效利用小时来考虑, 应以综合经济指标予以评价。除发电 量,风电机组的价格、塔筒、基础、 箱变、线路、道路以及变电所等也都 是影响机型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通 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前期方案中,整个风电场的道路、集电线路成本较高, 从而会增加整体投资,降低项目的抗 风险能力。综合考虑以上微观选址优化方法,结合经济性分析得出了优化 方案,即将原来在风电场东侧较远处 的 F01 - F03 号机位舍弃,在北侧较近的地方选取 3 个机位,重新进行风 电场设计。

版权所有:http://www.dianrong1.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