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风电“竞价”时代呼啸而来。有效降低产业链各环节隐形成本,成为风电下一步降本必须趟过的“深水区”。
据记者日前调查了解,目前风电市场的整机价格中,风机的附加功能占据了相当大比重。不少开发商寄望通过尽可能多的配置“功能点”达到风机高可靠性、高发电量的目标。然而,很多功能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有些功能点甚至重复配置。为风机采购“瘦身”,使风机功能配置更加“因地制宜”,将成为风电降成本的又一突破口。
(文丨中国能源报 张子瑞 )
风机功能未做到按需配置
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多的发电量始终是业主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开发企业大多追求功能配置全面化,试图通过多配置功能点,提升风机的可靠性和发电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风机功能点配置超过15个大类、110个。整体而言,开发商最重视的功能点集中在风机必备的系统和工具,例如:中央监控系统(SCADA)、能量管理系统(EMS)、远程监视系统、吊装专用工具、运维工具、安全带等。这些功能点在绝大多数招标文件中均有体现。
▲不同种类功能点平均配置数
然而,除了必备功能点外,其余很多功能点对风机可靠性和发电性能的提升帮助并不大。
一位风电整机商负责投标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通过对比不同招标文件,不难发现招标文件中对功能点的配置差异化很低。”
“比如,只有在高雷暴区才会用到的主轴承防雷暴碳刷功能、发电机防雷功能、变桨防雷功能,在低雷暴的地区依然要求配置。未能依据项目本身的独特性和适用性进行选择配置,导致风机功能配置冗余问题较为严重。”该人士举例说。
除了差异化低、没有做到按需配置外,功能点重复配置的问题比比皆是。上述人士表示,某项目发生塔筒内失窃的案件后,各开发商便纷纷将塔筒防盗配置加入了招标文件。一些项目的招标文件中,对塔筒红外报警和门禁开关都要求配备,这两个功能都是为了塔筒防盗而设计,同时配备完全是重复浪费,功能点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塔筒盗窃的损失价值。
更多功能配置不等于更高可靠性
为什么招标文件中普遍出现风机功能点冗余配置和重复配置的问题?一位国企开发商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们作为风机的使用者,无法做到像风机生产者那样深度了解风机,也很难分辨哪个功能点对提升可靠性和发电量有真正效果,想要做到‘不看广告看疗效’真的很难。”
与此同时,开发商属性对功能点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对风机功能点配置需求最多的是央企开发商。
追求功能更为全面化、多样化成为目前央企和国企开发商选择风机厂商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此相对应的,一些中小企业开发商偏向按需选配,一些不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功能,如超声波式测风仪、叶片防覆冰涂层等不作为强制要求,只作为加分项。
除了“不懂”风机外,大型央企和国企的决策流程和机制,也导致了宁可多花钱,也要高配置的结果。
“对于采购流程来说,首先要保证的是程序正确,其次才是最优结果和最佳经济性。”一位国企开发商相关人士说。
然而,在这样的采购逻辑下,高昂的附加功能成本和运维成本却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抑制了全行业降成本的速度。
“功能点需要因地制宜,按需配置。功能点的配置基于一定的需求场景下,但在配置前同样需要考虑投资收益率。”某整机商技术人员向记者坦承。
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明确表示,风机更多功能配置并不等同于更高可靠性和更高发电量。增加不必要的功能点一方面意味着增加风机整体造价,另一方面意味着增加额外的软硬件设备,从而增加风机整体失效率,降低风机可靠性水平。
“道理很简单,增加一个零部件,就增加一项不确定因素。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最简洁的设计显然是最好的。”该专家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风电整机价格中,附加功能占了很大比重。若能合理地配置风机功能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项目建设投资和开发商的度电成本,帮助全行业更好地应对“竞价”和“平价”挑战。
智能控制为风机瘦身
关键问题是,对于风机技术相对外行的开发商来说,如何跳出“功能点”的围堵,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最具性价比的风机。
对于风电开发商普遍存在的“功能点”焦虑,业内人士建议,与其画地为牢,纠结于“功能点”的取舍之间,不如“跳出来”,选择全智能风机,变事后修补为事前预防。打个形象的比喻,“买保险”不如“健身”。
目前,主流整机商都在研发推进智能风机。新一代的智能风机已经实现提前感知、提前预测,及时反馈的闭环功能,当风机部件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会及时预警,让风机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以技术开发为导向,提高风机性能,降低运行故障与风险将会是未来“经济型”风机的主流模式。而传感器、智能控制提升电量和可靠性已成为趋势,智能控制有望取代笨重的“功能点”。
“与其对风机故障担惊受怕,疯狂地在冗余项目堆料,不如以先进传感防患于未然。”某整机商相关人士表示。
据一位风机技术人士介绍,以消防系统为例,现有的消防,无论是非自动还是自动,都是在险情发生之后灭火,并阻止火情蔓延,然而再好的消防系统,都要在险情发生后启动,无法做到零损失。如果以先进传感作替代,全息感知自身运行状态及周边工况,当风机部件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及时报警,那么我们就能像控制我们的身体一样控制风机,对部件情况了如指掌,实现风机智能化。
在“精耕细作”的竞价时代,只有每个环节都开源节流,才能降低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若全行业都能杜绝在“功能点”配置方面的隐形浪费,即使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降成本空间仍值得期待。
短评:风电降本须深挖每一个细节
盲目追求风机功能点数量、重复配置、差异性小、未做到按需配置……风机采购环节中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却透露出风电行业依然整体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也预示着风电降成本仍有较大深挖空间。
进入“竞价”时代,给风电全产业链提出了新挑战。相比标杆电价时代“闭着眼睛都能挣钱”,在“竞价”时代,必须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深挖每一个细节。用更强的技术洞察力和技术判断力对项目的发电量、度电成本等进行精确测算,才能真正实现不断降低度电成本。
开发商面对众多功能点,需要保持理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功能,从根本上杜绝隐形浪费吞噬风电降成本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开发商与整机商打破条块分割的利益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通力协作。双方为合理化配置功能做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直接反映在度电成本上,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行业。
风电降成本既要依托技术降本,也要依托管理降本 。经过多年发展,显而易见的降本空间越来越小,降成本难度越来越大,在没有颠覆性技术出现的情况下,更需抓好过程控制,通过细抠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一点一滴降成本,一点一滴求改善,一点一滴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