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引脚接线图详解:附常见电路示例

时间:2025-7-4 分享到:

你是否在电路设计中遭遇过信号干扰?光耦作为电气隔离的关键元件,其引脚接法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本文将拆解光耦接线核心逻辑,并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光耦引脚基础结构

光耦通常由发光二极管(输入侧)和光敏器件(输出侧)构成。4引脚封装最为常见:1-2脚为输入端阳极/阴极,3-4脚为输出端集电极/发射极。双通道光耦可能扩展至6-8引脚。
输入侧需串联限流电阻防止LED过流损坏,输出侧根据负载类型配置上拉/下拉电阻。引脚反接可能导致器件永久失效。

引脚识别技巧

  • 封装凹槽或圆点标记通常靠近1号引脚
  • 万用表二极管档可检测输入侧正向压降
  • 输出端在无光照时呈现高阻态

接线设计核心原则

电气隔离效果取决于输入/输出回路物理分离。输入侧电流通过红外光触发输出侧,实现信号传输无电气连接。典型参数中,5-20mA输入电流可激活多数光耦。
输出侧配置需匹配负载特性。光敏三极管型适用DC电路,光敏可控硅型适合AC负载驱动。避免输出端直接驱动大功率设备,必要时增加缓冲电路。

常见设计误区

  • 未计算限流电阻导致LED过早光衰
  • 输出侧负载阻抗过低影响响应速度
  • 忽略爬电距离造成隔离失效
  • 共用输入/输出地线破坏隔离特性

经典电路应用示例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

光耦在反激式电源中跨接原副边,通过调节FB引脚电流实现稳压。输出侧接误差放大器,输入侧受控于输出电压采样。
关键作用:
– 传递反馈信号
– 维持原副边安全隔离
– 抑制共模干扰

微控制器IO隔离

当MCU控制工业设备时,光耦隔离GPIO与强电接口。输入侧串联330Ω电阻接IO口,输出侧集电极驱动继电器线圈。
优势体现:
– 阻断电机反电动势冲击
– 消除地线环路干扰
– 兼容3.3V/5V电平系统

交流相位控制

搭配双向可控硅实现交流调压。光耦输出端触发TRIAC门极,输入侧由过零检测电路控制。这种配置常见于调光器和电机调速。
注意事项:
– 需选用过零触发型光耦
– 添加RC缓冲电路保护
– 确保散热满足功率需求

版权所有:http://www.dianrong1.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