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首次公布,那么在这张照片的背后,究竟都隐藏着怎样先进的技术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史上第一张黑洞真身照片终于问世,终于让我们明白,原来黑洞不是黑的,是“红”的(玩笑)。尽管黑洞的第一张真身照是一张模糊、不规则的圆环,但这张照片的背后凝结了目前最先进的探测技术,整个过程历时十余年,动用了来自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200多名研究人员,八个探测望远镜不分昼夜观测,最终的这张图像也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视界望远镜(EHT)和背后的计算。
一、跨越地球直径:八个望远镜坚守
通常,每台望远镜都独立运行,观测发出微弱无线电波的天体。然而,黑洞比宇宙中的其他任何射电源都要小得多、暗得多。为了看得更清楚,天文学家需要使用非常短的波长——1.3毫米——可以穿透黑洞和地球之间的物质云。
拍摄黑洞照片还需要放大率,或“角分辨率”,这相当于在巴黎路边的一间咖啡馆里阅读位于纽约的手机上的文本。望远镜的角分辨率随接收盘的大小而增大。然而,即使是地球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也远没有大到足以看到黑洞。
但是,当多个距离很远的射电望远镜同步并聚焦于宇宙中的一个单一光源时,它们可以通过一种称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的技术,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射电抛物面天线运行,这样它们的组合角分辨率因此可以大大提高。
对于EHT就是由8个参与的望远镜组合成为一个与地球一样大的虚拟射电天线,能够将一个物体的分辨率降低到20微角秒。巧合的是,根据爱因斯坦的方程,这几乎就是观测黑洞所需的精度。
2017年4月5日,由位于南极、智利、墨西哥、美国夏威夷、美国亚利桑那州、西班牙的8台亚毫米射电望远镜同时对黑洞展开观测,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将这8台望远镜构建成超级“虚拟”望远镜——视界面望远镜(EHT),EHT口径13000公里,约等同于地球直径。
在射电天文学中,由望远镜检测到无线电波,其频率将入射光以波的形式记录,其幅度和相位以电压形式测出。在对这次拍摄的主角——M87进行观测时,每个望远镜都以电压的形式接收数据流,用数字形式表示。
每台望远镜都记录了大约1 PB(100万GB)的总数据。